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追忆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寻红岩,悟精神”社会实践团再出发
作者:摄影:郭永博,翟鹏霖 撰稿:陶胜晟时间:2023-07-07点击数量:

202376日,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学生组成的“寻红岩,悟精神”社会实践团再次出发。这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第2天。今天他们实地调研参观了周公馆和桂园。

今天的第一站是周公馆。重庆“周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50号,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城内的主要办公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市区的战斗堡垒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南方局文化委员会、妇女组、军事组、外事组等均设于此。这是一栋砖木混合的小楼,依岩而建,临江而起,灰墙青瓦,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公馆前是曾家岩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的是周恩来总理的铜像,围绕着周总理铜像的是一圈盛开的品红小花。这座铜像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诞辰90周年而修建的。

小楼内有一小一大两个天井。前院天井的墙上悬挂着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成员照片以及南方局组织机构图,这里是南方局的分部。在一楼的左侧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大致十几平方米。屋内一张床、两张桌子、两个书架、一张藤椅。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桌前,屋内陈设简单、干净整洁,彰显了老一辈党员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八年抗战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这是1958年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时所题的诗。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周公馆当年的内外环境。据实践团了解,一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的三间房是共产党人的,其余的则是国民党人住房,二楼、三楼都有自己的专用楼梯。两党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但心存芥蒂、关系紧张。两种党派,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如此复杂险恶内外环境中,八年如一日,长期战斗。

在一楼大厅的墙壁上,有一部老式电话19411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117,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向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提出质问和抗议,并打电话怒斥何应钦。这通电话就是在这里拨出去的。

驻足此处,实践团成员被深深打动,纷纷在观众留言处写下自己的感想心得。他们写道:“强国有我,青春有为;重大青年,誓做前锋。”

徒步几百米,便到了今天的第二站——桂园。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大门临街,坐南朝北。张治中将军亲手在院内种下两棵桂花树,因此得名桂园19458月,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张治中借桂园使用。因此,这便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历时43天的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多次会见各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19451010日下午6时,国共两党在桂园签署了著名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实践团细细参观馆内的图片,阅读详细的史料,他们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先辈们的付出更加敬佩。小小的桂园,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承载着历史韵味,是毛泽东重庆谈判谋篇布局的战场。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奔赴重庆,足见毛泽东的胆识与担当;面对国民党的刁钻为难,顺利谈判成功,足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一致。桂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人民,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愿景和使命。实践团成员被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所打动,会谨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在调研过程中,有幸采访到了另一队实践团的学生。在简单的介绍中,了解到他是一位来自重庆本地的学生。他表示:从红岩精神中,学会了面对艰难险境,要更加勇毅。要坚定理想、养成浩然正气,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践团成员听后,倍受触动,因为这正是此行的目的——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调研参观结束后,孙夏森说:“我深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和南方局广大革命同志是如何不惧生死,唤醒广大人民群众抗战救国的意志的;也看到他们维护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意志和勇气;更看到了他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饱经沧桑、面临民族危机时是如何不惧生死,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至此,今天的调研结束。“寻红岩、悟精神”社会实践团参观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办公场所和重庆谈判主战场,仔细阅览重庆红色史料,回顾重庆革命抗战时期历史。这使得实践团成员们加深了对重庆这片神奇土地上流传的红色革命故事的了解。重庆谈判的历史已然铭刻在此,今日寻来的重大学子又将把革命的火种赓续传承下去。


Baidu
sogou